县域医共体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共体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实践,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融合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为推动医共体建设,国家先后发布《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县域医共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关于抓好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落实的通知》、《“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共体建设,同时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推广,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共体建设成为当前所有区县的必答题。为此,拟通过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共体项目建设,构建区域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实现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二、项目概述
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共体项目以“全民健康”为中心,通过提供医共体顶层设计、平台建设、运营服务与能力提升四位一体的服务,推进区县医疗健康业务的全面融合、上下联动,形成智能化、数字化的创新型健康服务体系,打造以健康为中心的国家级医共体示范标杆。
三、建设目标
通过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共体项目,推进区县医疗资源的纵向共享,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区域一体化协同健康服务体系,促进有序就医格局形成,有效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打造以健康为中心的国家级医共体示范标杆。
本期项目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3.1、提高居民健康服务质量。提高居民获取各类健康服务的可及性、连续性、便捷性和安全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改善居民医疗健康服务体验。
3.2、促进医疗健康服务协同。加强区县各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分级诊疗,促进优化医疗资源,保证服务系统性、连贯性,促进全县医疗健康服务协同发展。
3.3、提升医疗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医疗集团管理部门以及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对卫生健康机构开展服务指导、培训、监管和综合调度能力,强化循证决策和绩效考核,化解疾病风险。
四、建设内容
4.1、医共体顶层设计
基于三明医改的成功经验,结合区县现状,由国家医共体专家团队“精准把脉”区县医共体的发展现状,提供医共体顶层构架、业务设计、提升设计等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医共体顶层设计。
4.2、医共体平台建设
开展以健康为中心的互联网的医疗健康服务,打造具有互联网特色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全面融合、上下联动、医防协同,形成智能化、移动化的智慧医共体创新服务体系。
4.3、医共体运营服务
围绕医共体的项目运营,提供属地化运营支持团队。同时由国家级医共体专家开展医共体运营分析,针对医共体运营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推动医共体高质量运行。
4.4、医共体专科提升
基于健康中国行动考核体系支撑健康管理能力提升,重点围绕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等政策进行项目设计与建设,提升专科服务能力,提供品牌打造服务,助力“标杆”形象迅速建立。
(业务全景)
五、项目成效
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共体项目能够让区县在形成有序就医格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等方面建设成效明显,有助于实现医保运行要安全、医院发展可持续、医务人员有动力、居民健康得实惠的目标。
5.1、形成有序就医格局:通过项目建设,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和均衡布局,结合区位优势,规范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面提升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5.2、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充分发挥基层“网底”作用,通过医共体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培养医疗卫生人才。
5.3、提升全民健康水平:通过项目建设,积极构建医防融合型健康服务新模式,建立协同联动的紧密型医共体慢病管理体系,实现区县居民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
5.4、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通过项目建设,在实现患者“回流”的同时,提高医保基金的区域内使用率,增强医患粘性,提升医保基金的有效利用。